做为设想师,什么时候你感到设想做得越深化,越觉得设想对于处置问题是无力的?

[复制链接]
杨柳657 发表于 2021-7-5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为设想师,什么时候你感到设想做得越深化,越觉得设想对于处置问题是无力的?-1.jpg
图片来源不知是否正确,但不管我事。
乔微博 发表于 2021-7-5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马上要毕业的工业设计本科学生,在此发表一点个人观点哈~

建议看看INDEX设计大奖的历年获奖者,它提倡设计的社会价值。确实,设计是有能力创造社会价值的,但是它是建立在商业价值模式和技术可行性基础之上的。单纯的设计很难“解决一个问题”,特别是复杂性问题(wicked problem),所以需要整合资源,创造共赢。

INDEX大奖里面,举个例子,2003年的娜塔莉套装。因为我学校老师要我找industry partner,所以就和这个团队有接触。他们是一个挪威大型医疗公司下面的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做的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第三世界的新生儿死亡率和产妇死亡率。每天,有三千婴儿出生时窒息死亡,有一千母亲在妊娠时死亡。这着实令人十分震惊。联合国已经把减少婴儿和母亲死亡率设为一个发展目标。(中国的此数据由于建国早期医疗的快速普及已经下降得很低了)

设计方面,他们设计团队把原本昂贵的医疗训练,成本降到最低(工厂在大陆);有一套视觉系统,来让接生护士快速判断情况。
这是一个简单易懂、全世界通用的设计,旨在设计一个教具来增强学习体验。INDEX大奖评委Katinka评论说,“娜塔莉套装是一个为生命中最重要时刻--孩子出生来设计的低价,实用,实际的训练套装。背后的公司,有一个强大的设计师队伍专注于帮助欠发达国家地区解决婴儿产妇死亡率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来提升本地和国际生活水平的案例。它有一个简单的,直接的方法,这让参与者快乐体验和协作。学习的过程也变得十分有趣,并且角色扮演的方式也增加了可玩性。我认为Laerdal的设计师和研发人员都理解到,训练如果和真实情况越接近,助产人员就能更自然地了解助产只是。由于娜塔莉套装是基于实际参与体验,所以语言障碍对于学习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可以说,这个设计本身确实解决了“问题”,但是在真正投入使用前,我觉得也并没有实现他所谓的社会价值。

再说说商业模式和技术可行性。他们的产品就有一套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价格便宜,有“买一个,就在发展中国家捐献一个”这种活动。技术可行性方面,和NGO有合作,在各地开展工作坊,帮忙训练助产士。然后有数据说明,在培训之后,一些十分容易避免的错误,被有效地避免,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

所以,我觉得之所以有所谓的无力感,就是在于,忽视了设计是需要和商业模式和技术配合的这一点。还有就是,可以考虑从一些容易有社会价值的角度考虑。世界很大,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问题点,文化差异也某种程度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但这不就是事情的有趣之处么?作为一个设计师,可以在商业和技术之间,寻找一个神奇的交接点,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杨柳657 发表于 2021-7-5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你对问题的定义导致你不能解决。

不管是做设计还是做其他事情,不要指望着一劳永逸,全面解决的方案。因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为了“彻底解决代步问题”,设计出了汽车,你也会发现汽车有学习驾驶成本高,堵车,窄路过不去,定期需要加油,造成环境污染等新问题,“代步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但如今人们一样能够接受,因为汽车做到了“节省人力”以及“提高了移动效率”。有时候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消灭问题本身,而且在于找出合乎当下需求的主要矛盾。

所以题主提到的“消灭拖延症”的题目,我认为不仅是在设计上,哪怕在人类学、心理学上都是个难题。但其实在具体事情上,主要矛盾不一定是“拖延症”本身:拖延可能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很机械枯燥;也可能是我根本不为拖延而烦恼,我只是不想承受拖延带来的后果;拖延也可能是因为缺乏自我提醒和约束的能力……

所以如果将“消灭拖延症”的题目变成“减轻拖延症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或者“让用户对拖延产生厌恶”等问题,思路是不是拓宽很多呢?

像题主提到的闹钟设计,其实是利用声音刺激听觉让用户对拖延产生厌恶。题主觉得这种设计容易,是因为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一直都是用刺激听觉这种单一的方法来解决,那如果我用气味,温度,或者刺激触觉,甚至刺激视觉来解决呢?

设计没有深浅之分,只在于你看问题的角度是否足够多,能否发现真正的问题矛盾作为切入点。像这样笼统地定义一个大问题然后想彻底解决,这是更像是题主所说的“浮在表面”。
杨柳657 发表于 2021-7-5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不明白票数很多的几个答案在说是什么?放几张图片而已,温柔无视之。

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的人应该是一位有情怀的设计师。题主的意思是设计在人性和社会问题等这些固有问题的限制下没有什么大的价值,要开开心心说服自己是不是只能装聋作哑,流于表面?

我先来说说自己经历的三个阶段吧?
第一阶段,在最早学习设计史的时候我知道源自美国汽车行业的有计划废止制度,这种制度会让产品在一定时期内OUTSTYLE或者某些部件寿命终止来达到促使用户不断更新购买产品,从而提高销量的目的。设计史的课本从企业立场上默认这种方式会为企业带来不错的竞争优势。但是我很排斥,明明设计史里还提到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这些尽管篇幅小的可怜,这两点不是矛盾的么?更多得产品迭代必然意味着更多得资源消耗啊。所以我在学校自己选择课题的时候从来不选择类似的快消品或者题主提到的不可能凭借设计师一己之力解决的问题,我会考虑很多,包括人文,社会,环境等等方面,涉及到这些方面的我都避开,因为这不是我会能解决的,这是社会或者人性固有的缺陷,至少在我活着的时候无法改变。

第二个阶段,我做了一些和企业对接的项目,这个阶段基本处在所谓得“浮于表面”的设计,因为我的目的只是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合作,不让这个项目泡汤。企业说你帮我做一个车外观和内饰,有blablablabla.......这些要求,好吧,开始干,然后是一轮一轮反复得开会和矫正方案。。。尽管我们会从企业成本考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考虑更多的是理想化的人机,独特的设计语言,设计方案会受加工工艺多大的影响等等设计因素。企业考虑的仅仅是你这个设计点我没有办法在有限的资金时间内开模具生产。我们不断得抗衡妥协,最后的方案基本没什么设计。其实对于这个企业来讲,我有绝对垄断的技术,设计就是锦上添花,如果花太突兀,那宁可舍弃。
然而我并不觉得这个阶段是浮于表面的,因为我有一个目的,如何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在甲方的诸多限制中还能输出尽可能好的产品。

第三个阶段,我在日本,我看到日本遍地都是设计,为了提高巴士的运营效率在每个座位旁边都有下车按钮,地铁里不同高度的扶手以及可以放置公文包的搁架,express train上可以方便四个人聊天的旋转座椅,超市女性用品结账时会用牛皮纸包装起来,造型酷炫的新干线列车,很多很多。我发现,奥,原来我所有的在自己国家里无法实现的设计方案,在这里都已经被做的如此完善。所以你看,不是你的设计解决不了问题,只是某些设计恰好在一个没人重视的地方罢了。不是说国家不重视设计,而是我们的社会需要发展胜过优化,而我们做的大部分都是优化设计。当流浪者没有多到影响一个地区安定的时候,谁会去在意呢?

我说的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表达如何一步步意识到限制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意识到限制,到在企业给的限制中寻求突破,再到特定社会问题无法突破的限制。这些只是过程,不是结果。
——————————————————————————————————————————

结果是:何其有幸认识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设计师并由他带领做课题。这个课题会涉及到国内的公立医院,这基本是无法进行下去的。然而他告诉我的一句话醍醐灌顶。有限制才会有好的设计!找准设计在问题系统中的定位和可能区域然后专注下去。

设计不是万能的,设计师不是救世主。世界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可以一步解决的。
如果拖延症不能根治那我的设计目标只是缓解不也可能么?诚然只是给流浪者帐篷是糟糕的设计,但是目前设计的社会创新不就在考虑这类问题么?本着情怀,我们可以有服务的方案政府不用,但是不能政府想用的时候是根本不懂的人给的垃圾方案?对么?
倒霉的加班狗 发表于 2021-7-5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蟹妖。

就像一匹巨大的布,你用一根竹签顶起一个尖尖,甚至刺破了一个洞,对布本身的影响忽略不计。

题主太高估设计的影响力,设计可以在框架内让产品趋于合理化,但是很多设计不具备普适性,不能面向所有人,也自然不能针对所有问题。

题主提到的例子,明明经济可以解决的。
倒霉的加班狗 发表于 2021-7-5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一个需求设计吧,不要太贪心 设计也会累的
杨柳657 发表于 2021-7-5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个问题和知识一样,愈深入,愈是知道自己浅薄,做设计时浅层设计往往只是,用一个问题去掩盖另一个问题,并不是它本身出发去解决,最后往往成了那些不痛不痒的设计,而真真打动人的设计往往掺杂了许许多多的设计师自身的情感,而这种动人的感觉也不是杂志专家说了算,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有所感悟
我爱C4D技术 发表于 2021-7-5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设计师,承认自己大多数的工作没有那么深刻是很难的。

就公司的产品来说,一件产品的设计过程在整个产品规划中只是一小步。只是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平衡的具有逻辑思维和人文气质,所以被作为一种说服力的象征被推到了大众面前,让人们误以为设计师就是核心。
然而设计就是个服务行业,大多数与其他的工作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为了满足需求,偶尔可以在局限的空间里有些自己的想法。
万胜 发表于 2021-7-5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对于题主提到的关于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的设计,个人认为,设计不是无能为力的。不过可能不是题主认为的那种有用。

我不太同意其它答案中设计最开始的职责是美化这一点。一般从历史的角度认为,现代设计,design和craft分隔开的标志是工业化的出现,既大规模、流水线化制作的出现,使得需要有人为生产的流程,制品的形状、功能进行设计。而在这个层面上,对于单体制品的“设计”,deisgn和craft基本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别,design无非是要关注被设计出来的物品能否被流水线化生产。而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设计才一步步得到了解放。所以,首先从这个角度看,设计能解决的问题明显是逐渐增加的。

首先说设计师的无力感。这个几乎是肯定的。现在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过程,需要当作工程来对待。即使是进行平面设计,我们也需要专业的打印人员对纸张,印材配合进行选取。更不要说牵扯到实际制造的装置,建筑等的设计。针对每一个项目大量的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都是必须的。

举一个产品设计的例子。

做为设想师,什么时候你感到设想做得越深化,越觉得设想对于处置问题是无力的?-1.jpg
Dyson这个闻名的无扇叶风扇。从设计的角度这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天才的idea。
普通风扇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扇叶。既不安全又产生噪音。所以拿掉扇叶之后就可以制造无声的安全风扇。非常直观的idea,而且有非常完美执行的外观设计。
可是这个产品的第一版设计其实是相当失败的。原因?他依然有噪音,而且不小。
理由就是这个风扇的风是由底部往上吹,在经过圆环形扇片的底部时需要进行分流,而当时的工程手段不足以制作一个完美的分流器来达成完美的静音效果,直到改进后的第二版产品这个问题才被解决。(具体设计过程记得在wired还是gizmodo上看过文章,如果能找到链接再补上来。)
所以这个产品想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解决的吗?不是。是工程解决的吗?也不是。双方都贡献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合力解决了问题。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我觉得楼主的问题不是design for reality的问题,是design research的问题。
可能名字起的不是很好,design for reality,大概是说通过实际产品的设计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就像上面的风扇的例子;design research,更多的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比方说题主提到的拖延症的设计,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需要的可能不是某一具体产品的设计,而是提出一个general的deisgn approach来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

举几个例子:
1)IDEO的human-centered design toolkit。不像一般的产品设计那样,而是针对human-centered这一点,提出了一整套逻辑严密的设计流程,有些像中医里的望闻问切一样;
2)google的material design guide。通过提供自己的光影、动画、交互体系使得通过使用这套guide设计出的界面能够有相同或相近的体验。

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设计还是挺有用的。

最后两个彩蛋:
1 在alice rawsthorn的《hello world: where design meets life》的what is design那个chapter里,她用来说明design的定义的例子举的是秦始皇嬴政。他设计了啥?统一六国的重量、度量、货币体系和单位。这当然是设计,而且是无与伦比的,划时代影响了社会的大设计。再说到近代,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你说这是不是设计?我觉得是,只不过站在了不同的角度,没有被冠以设计师的头衔而已。(p.s.这书虽然内容比较基础适合刚接触设计但是整体内容非常详实,如果对设计史有兴趣还是挺推荐的。就是美版封面做的实在是难看。)

2 RCA的tony和fiona(最近好像辞职了?)他们做的research可能能为题主开一个新思路。
他们做的设计都是之前提到的design research,但是不是为实际设计提供guide或者methodology的设计,用他们自己的话说:
Anthony Dunne and Fiona Raby propose a kind of design that is used as a tool to create not only things but ideas. For them, design is a means of speculating about how things could be-to imagine possible futures. This is not the usual sort of predicting or forecasting, spotting trends and extrapolating; these kinds of predictions have been proven wrong, again and again. Instead, Dunne and Raby pose "what-if"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kind of future people want (and do not want).
他们管这个method叫speculative design。
他们会为想象中的未来,设计一种符合那种想象中的状况或者需求的产品。以此来刺激评论,来达到通过设计来批评(critique)设计的目的。甚至通过这种假象的设计品,吸引公众的注意带来公众的反思和思考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approach。作为设计师,我觉得这种思考上的锻炼是很有趣的,反思对方的设计之余还能给自己的设计带来灵感。

他们的书大概推荐两本吧:Hertzian Tales (Hertzian Tales), Speculative Everthing (Speculative Everything)
万胜 发表于 2021-7-5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恰恰相反。设计越深入,越能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缝隙,这个缝隙在你眼中越来越大,你的解决方法开始越来越锐利, 不但能解决问题且游刃有余。

让我们再读一下某庖丁老先生的话吧: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菜鸟C4D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菜鸟C4D与你一起从零开始!
菜鸟C4D微信公众号

( 浙ICP备13033195号-2 )Copyright 2013-2022;菜鸟C4DPowered by Discuz! 技术支持:菜鸟C4D